7月7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下称“调整公告”)表明,依据公司逐渐退出房地产开发事务完成主业转型的全体战略考量,方案对原严重财物重组方案进行调整,一同向上交所请求撤回原方案相关请求文件。
7月8日,格力地产以4.96元/股的开盘价“一字涨停”,7月9日再次涨停,到发稿时,格力地产报5.46元/股,涨幅到达10.08%。到本年一季度,股东总人数为5.97万。
调整后的方案为上市公司卖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相关房地产开发事务对应的财物负债及上市公司相关对外债款,并买入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 51%股权。
现在,珠海免税集团别离由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持股77%、23%。
原方案为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一同向不超越 35 名契合条件的特定目标非公开发行股票征集配套资金。重组后,房地产与以免税事务为特征的大消费工业、生物医药大健康工业,一同组成格力地产的三大中心事务。
公告称,调整的原因是“原重组方案推进时刻较长,公司所在内外部环境产生较大改变,并依据公司逐渐退出房地产开发事务完成主业转型的全体战略考量,归纳考虑了珠海免税集团杰出的事务运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格力地产与珠海免税集团的重组之路较为崎岖,自2020年5月初次发布重组草案至今已超越4年,期间,重组流程两度遭受间断,相关方案也几经更迭。
不管重组之路怎么绵长,商场对格力地产转型免税事务一向坚持等待。年代财经注意到,此前两次发布重组方案后,格力地产别离收成了8个涨停板和7个涨停板。为何重组的一举一动屡次引起股民们的狂欢?
连亏2年多,房地产不太挣钱了
格力地产预备“放弃”的,是现在依然能为收入带来最大奉献的事务。年度报告显现,2023年,格力地产完成运营收入47.32亿元,其间,房地产开发收入42.33亿元,在全体收入中的占比到达89.45%。
只不过从2022年开端,房地产开发现已不太挣钱。2022年,格力地产首度由盈转亏,原因是受房地产商场下行影响,为加快存货去化、加快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财物,格力地产对多个存货项目计提了大额存货贬价预备,出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也大幅下降。
2022年、2023年以及本年第一季度,格力地产别离亏本26.9亿元、7.35亿元以及1.03亿元,算计亏本35.27亿元。
此前的重组方案虽未“放弃”房地产,但格力地产转型的决计是确认的。不过,因为“原重组方案推进时刻较长,公司所在内外部环境产生较大改变”,格力地产终究做出了逐渐退出房地产开发事务的决议。
格力地产方面未向年代财经正面回应上市公司挑选“退房”的原因,仅表明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股权的置入,有助于完成上市公司主业向以免税事务为主导的主业转型,提高上市公司财物质量和盈余水平,增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原重组方案显现,珠海免税集团首要运营免税品出售事务,免税职业的盈余模式是具有免税运营车牌的公司使用特许运营权获得价格优势,出售赢利率较高的免税产品获取赢利。
依据格力地产在本年3月底发布的珠海免税集团模仿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下称“审计报告”),2021年至2023年,珠海免税集团的年度运营收入别离为17.76亿元、16.38亿元、22.86亿元,年度净赢利别离为6.04亿元、3.17亿元、6.67亿元,归母净赢利别离为5.00亿元、2.43亿元、6.7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重组方案披露了珠海免税集团的股东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作出的成绩许诺(含珠海免税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恒超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至2025年许诺完成的年度净赢利别离不低于5.02亿元、5.67亿元、6.20亿元。
在新的重组方案中,成绩许诺是否依然有用?格力地产方面表明,本次调整后的买卖方案仍需与买卖对方(即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就具体内容终究协商一致,并按照相关法令、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则实行必要的决议方案和批阅程序。
土储缺乏百万方,房开事务何去何从?
格力地产并非“退房”的仅有房企,本年3月至6月,山子股份(现名“山子高科”)、华远地产和美的置业接连发布了“退房”公告。
中指研讨院企业研讨总监刘水指出,在房企出售成绩接连剧烈下滑、房地产商场继续深度调整的布景下,上市房企担负较大成绩运营压力。依据中指研讨院的计算,2022年以来,百强房企的出售状况不容乐观,2022年百强房企出售额同比下降41.3%,2023年继续同比下降17.3%,2024年上半年同比再下降41.6%。
“假如一家上市公司接连三年亏本,那么它或许被施行ST(特别处理)办法”,刘水续指,上市公司自动“退房”转型,实际上是为了“减轻偿债压力及运运营绩压力”。
虽然部分上市房企不谋而合“退房”,但转型方向不尽相同。其间,山子股份进军以整车制作为中心的汽车工业,方案完全变成一家高科技公司;而华远地产和美的置业则挑选“轻装上阵”,仍在房地产职业,但转型为一个轻财物公司,事务范围包含代建、物业管理、商业物业运营等。
与这三家房企不同的是,房地产开发早已是格力地产一项继续缩短的事务,并非房地产调整期才呈现的状况。
多年来,格力地产的出售金额、运营收入以及净赢利时高时低,但格力地产的土储规划在继续缩短。本年5月,格力地产副总裁黄一恒向出资者回应道,公司2017年今后就未再新增住所用地。
也正是从2017年开端,格力地产一向在“吃老本”。年代财经计算得知,格力地产持有待开发的土地储备(注:规划计容面积,含商办用地)在2016年底到达小顶峰,为175.37万平方米,散布在珠海、重庆和上海,随后土储规划逐年下降,到2023年底,仅剩余68.87万平方米,均坐落重庆。
被剥离出上市渠道的房地产开发事务将何去何从,未来还会有“格力地产”这个地产品牌吗?格力地产向年代财经回应称,为推进公司品牌健康发展,公司在本年1月设立了董事会品牌与ESG委员会。此外,“公司也已启动了重组后的战略策划、研讨等相关作业。未来公司将依据战略规划进一步研讨决议”。
本文源自:年代财经
作者:陈泽旋